提出问题与信息能力 - 《智人之上》

Sep 27, 2024 · 3415 words · 7 min ·   #Input #Ramble

AI摘要

正在生成中……



智人之上#

最近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书《智人之上》出版了,对于这类从历史、现象、统计出发偏总结性的书目,我的习惯是:只看一半。直接看到答案就很没意思了,我只喜欢看他们的题面。

提出问题,比知道答案有意思。

就像看见2033 第十一期|冯大刚×凯文·凯利里,凯文·凯利说的:

24:54 AI回答问题,人类提出问题。

康德曾经说过,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你也说过,其实生命是一种高级的技术,人的本质和机器没有区别。我们的存在在未来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意义可能是什么?

And then the present,Right now with the ai is We have today one thing that the ai is are very good at is answers.

They can give you a very good answers,What they are not good at is giving is asking good questions for now.

One of the things that humans are really good For is asking questions,Not just giving answers. If you want a good answer Ask a machine,If you want a good question Ask a human.

个人觉得赫拉利的新书没有前几本简史系列质量高,围绕信息这个概念展开了一些主要观点,AI部分我基本没怎么看,噱头成分偏多一些。看AI,谷歌和OpenAI的正在发生的故事更直接点。

智人之所以成功,

秘诀在于懂得运用信息,并把许多人联结起来。

但很遗憾,

人类在拥有这种能力的同时,

常常也伴随着相信谎言、错误与幻想。

这段话基本可以概括全书了。也让我再次感受到信息+想象可以发挥多大的作用。

我们之所以很难看清这些虚构妄想的网络究竟拥有多大的力量,是因为我们对于大规模信息网络(无论其信息是真实还是虚构的)的运作方式有一种整体上的误解,我称之为“天真的信息观”。

天真的信息观认为,通过收集与处理比个人多得多的信息,大规模网络能更好地了解医学、物理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于是这样的网络不但力量强大,还无比明智。

这种观点认为,有了足够多的信息,就能得到真理与真相;有了真理与真相,就能得到力量与智慧。相较之下,无知似乎无法通向任何地方。虽然在某些历史上的危急时刻,基于妄想或欺瞒而形成的网络偶尔会出现,但长期看,这些网络必然会败给那些真实且可信的网络。

当然,就算我们准确地分析了信息,发现了重要事实,也无法保证我们因此得到力量之后能够明智地加以运用。一说到明智,大部分人会认为就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但所谓“正确”是有价值判断的,不同的个人、文化或意识形态就会有不同的想法。

即使在这种情境下,天真的信息观也会认为,只要有更多信息,至少还是能解决部分问题的。天真的信息观认为,只要仔细检查就会发现,人之所以会有不同的价值观,要么是因为信息缺乏,要么是有人在刻意传播虚假信息。根据这种观点,之所以会有种族主义者,只是因为这些人得到的信息还不充分,对生物学与历史事实了解得还不够。这些人误以为在生物学上真的能把人分成不同的“种族”,他们被各种虚假的阴谋论洗脑了。因此,要想解决种族主义问题,就要向公众提供更多关于生物学与历史的事实。虽然这可能得花些时间,但在这种自由的信息市场上,真理与真相迟早都能胜出。

赫拉利提出了一个“天真的信息观”的概念,并认为信息并不能引导人类做出对人类有益或正确的群体决策和历史导向。

他进一步指出:

本书所谓的“真相”,代表的是能够准确呈现出现实的特定方面。真相概念的前提是必须真的存在某个普遍的现实。宇宙中曾经或即将存在的任何事物(从北极星、尼利的信鸽再到占星学的网页),都是这个单一现实的一部分。正因如此,寻求真相就成为一项普遍的工程。虽然不同的个人、国家或文化可能有不同的信念或感受,但由于所有人都共享一个普遍的现实,所以不可能有相互矛盾的真相。这样一来,如果不相信普遍主义,就等于拒绝了真相。然而,真相其实并不直接等于现实,因为一则叙事无论多么贴近真相,都无法真正呈现出现实的所有方面。

现实包括客观层面的客观现实,不受个人信念的影响。然而,现实也包括主观层面的主观现实,涵盖的是每个人的信念和感受,在这种时候,我们并不会说这些现实是错误的。

关键是,就算能对现实做出最贴近真实的描述,也永远无法完整地呈现现实。每次想要呈现现实,都会有一些方面遭到忽略或扭曲。所以,所谓的真相其实并不代表一比一地呈现出现实。所谓的真相,一方面能够让我们专注于现实的某些方面,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让我们忽略某些东西。在描述现实的时候,没有任何一种描述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有些描述会比其他描述更贴近真实。

在我许多之前关于现实与虚拟的思考中也提出了类似的思考:镜花水月 | Vandee’s Blog演员的自我修养,去中心化摄影 | Vandee’s Blog,所以我说题面更有意思。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这是一种对话。试想一下,想要直接和他们对话或者采访他们几乎不可能,而带着自己的答案在相似的问题里和他们的结论比较,机会天天都有,所以我的《穷查理宝典》、《原则》、《纳瓦尔宝典》都只看了一半。如果已经提前看到了答案,那么这些机会就再也不会有了。

所谓信息,就是能够将不同的点联结成网络,从而创造出新的现实。这个定义依然可以包括信息是现实的呈现这种观点。有时候,仅仅如实呈现现实,就能将人类联结在一起,比如1969年7月,6亿人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看着尼尔·阿姆斯特朗与巴兹·奥尔德林踏上月球。屏幕上的影像准确呈现着38.4万千米以外的事,而看着这幅景象就能让人产生敬畏、自豪和四海一家的感觉,感觉全人类都被联结在了一起。然而,还有其他方式也能催生这样兄弟般的感情。把信息的重点放在联结上,才能有足够的空间处理那些重点并不是要呈现现实的信息类型。有时候,就算呈现的是错误的现实,也可能成为一种社会联结。比如,数百万登月阴谋论的追随者,看着一段声称美国从未成功登月的YouTube(油管)视频。虽然这些视频图像传达的是错误的现实,但仍然能让人对政府义愤填膺,或是对自己的智慧扬扬得意,于是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新群体。

总体来讲,赫拉利从信息的角度,解释了人类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智人之所以成功,秘诀在于懂得运用信息,并把许多人联结起来,共同构建了一个基于“想象”—人类共识的社会。人类一直需要演说家,奥特曼现在就正处于演说的高光时刻。

信息#

所以我开始继续思考之前关于信息摄入的问题:读或听或看? | Vandee’s Blog

拿魔术举例,许多魔术背后的手法,都是简单到甚至有些智障的原理,许多时候我们会说:就这?

现实的许多和信息相关问题,往往也就是这样,从结果来看,解决一个问题的办法或许简单到离谱,但是难就难在,如何获取到这些信息。

就拿之前的构建免费的 LLM API - Cloudflare | Vandee’s Blog来说,如果我提前看到了这篇文章就可以立省10块大洋了🤣。

近几年“信息茧房”这个概念已经被说烂了,怎么避免网上也有大量方法和理论,在AI时代,搜索信息、整合信息、过滤信息的能力会越来越重要。信息的质量,获取信息的效率,直接影响着对外界和自我的反馈。

再拿我最近解决tiddlywiki访问速度很慢的这个问题举例,从结果来看,解决的办法很简单:https://github.com/1234567Yang/cf-proxy-ex , https://github.com/xingpingcn/enhanced-FaaS-in-China。操作下来五分钟不用,但问题是,怎么发现这两个项目?

带着这个问题,我回忆了一下:在我的本地笔记库里,用自然语言让LLM搜索解决网络访问速度,然后就搜到了其中一个,然后用perplexity和grep.app | code search又搜索到了另一个。

之前在关于莫言的争论,让我有种巨大的荒谬感里看到:“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这次优化访问速度就是这样,面对内地无常的网络环境和政策,靠着日常的积累和搜索信息的重视,这次没有费太大力气。下次还会这么幸运么?我感觉我的速度追不上信息与变化。

AI就像一个催化剂,现在天天都会蹦出大量有意思的、优秀的开源项目,代码生产效率提升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增长。互联网从诞生到现在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差不多是50年,我感觉AI不会超过10年,现在受限于芯片的工艺、电力资源、数据传输储存物理上限,但根据摩尔定律和规模扩展定律(Scaling Laws),这个时间一定不会太长。

事件无时无刻在发生,事件的发生就会产生信息,悲观的讲新闻学早就不存在了。随着AIGC的发展,以后会有更多AI参与的信息,而现在无用的信息已经是铺天盖地了。这些无意义的垃圾信息会占用我们的注意力和时间,垃圾堆会发出恶臭而它们不但不会,有时候还是香的。

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改变久而久之会因为习惯而被忽略,很庆幸在几年前把RSS的习惯养成了,让我闻到了香味下面的恶臭。

Follow赶紧公测吧,一个码也没抢到。



See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