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的错误

Aug 25, 2024 · 1442 words · 3 min ·   #Ramble

AI摘要

正在生成中……



河边的错误#

还是很偶然的机会,最近了解到了魏书钧导演的河边的错误 这个电影,冲着余华原著改编看完了,挺惊喜的。

刚开始看没一会,让我想到了曹保平导演的涉过愤怒的海,还有娄烨导演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可能是影调上有些相似。赶巧的是,它们的豆瓣评分还都一样:都是7.2。

许多电影和写作一样,它们分为两种:给自己看的,给观众看的。我认为河边的错误偏向于前者,这个电影评分偏低了,它绝对是一个看一部少一部的那种电影。

从创作者的角度,我挺喜欢它的叙事框架和镜头语言表达,在许多隐喻上其实给了许多逻辑严谨的暗示和线索,而不是故弄玄虚。仅仅用了两小时不到,把时代与个人命运之间的无常和荒诞体现的淋漓尽致。

电影一开头引用了加谬的一段话(没错就是我很喜欢的《局外人》的那个加谬):

人理解不了命运,因此,我装扮成了命运,我换上了诸神那副糊涂又高深莫测的面孔。

电影里多次重复使用的贝多芬的命运(月光)奏鸣曲也一直在明示电影的主题和命运有关。

正是这两点让我在模糊的叙事下坚持把电影看完了。简单来说,河边的错误这个电影讲的是这些人物在20世纪90年代这个时代下的“错误”的命运:刑警队长马哲(朱一龙 饰)—这名字就够明示了、疯子、幺四婆婆、被冤枉的女装癖许亮、一对喜欢诗歌的婚外情情侣。马哲没能扛住接连的一系列压力,最后也疯了。

我现在还远没有能够大谈命运这种话题的体量,仅仅只是慢慢把身体沉浸下去就已经快要被压着喘不过气。疯子代表着无常,你无法语料也无法用绝对平等的规则去评估它牵扯的因果;女装癖代表着还没有被时代所接受和包容的事物,90年代发展的太快了,无数思想、文化冲击着这个新旧时代交替的人们;那对喜欢诗歌的婚外情情侣可能代表着思想的盲目,女方因为诗歌而爱慕这个有家室的男方;幺四婆婆则代表病态的欲望,余华是真的敢写导演也是真的敢拍;而马哲可能代表着被所谓的命运玩弄的人们吧。

它们都错了么?电影名里的“错误”这个词太恰如其分了。它们是个人的问题、是命运,但更是时代的问题。错可能就错在它们都出现在了河边(时代),正如电影的英文名:Only the river flows。

不多剧透,强烈推荐多刷几遍。你一定会收获这个开放式电影带给你的只属于你的体会,一个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是在体验上具有可延展性的。

黑悟空#

这纯属也是一个巧合,如果黑悟空不在这个时候发售,这些文字绝对不会出生在这个标题下面。

黑悟空绝对是一个艺术品,文化输出拉满。今天只谈一点:结尾主角和大圣残存的元神对战这个剧情。

黑悟空其实讲的也是一个关于命运的故事。主角被称为天命人(实则是一个没有台词的哑巴猴🤣),踏上了大圣取经的旧路,重走西行路,最后完成了自己所谓的使命。在结尾,玩家打败了大圣残骸,成为了新的大圣。这一段黑神话本身想表达的应该是孙悟空的精神会一直传诵下去,不管西游在以后被怎么改编和戏说、怎么被后人所理解。

但其实这个命运,正如之前的许多妖怪和二郎神所说,好像变成了一种天庭、制度、冥冥之中注定的安排,这些试炼是在帮助你、选拔你成为了新的大圣接班人。也正如加谬所说:人理解不了命运,因此,我装扮成了命运,我换上了诸神那副糊涂又高深莫测的面孔,我们所谓的命运也许就是上帝无聊丢了丢骰子。

下面这段对话,我挺喜欢的:

但我个人不太喜欢因果那一套,在我看来:完事万物皆常于无常,无因无果,都是概率罢了,就像开头的7.2一样。

这篇文章也是一样,导致这些文字命运的因,当然不是我,要硬说的话那要从宇宙大爆炸开始谈起了。如果你碰巧看到了这篇文章,看到了这里,又多了一因还是一果呢?



See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