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应该(从现在开始就)热爱你的热爱

Jun 09, 2024 · 2936 words · 6 min ·   #Ramble

AI摘要

正在生成中……



又是一些零碎的Thoughts和杂谈。

停下“不服周”周刊到现在好像有个小半年了,还是有挺多好东西想要分享出来。停止更新的一部分原因是,关于艺术和摄影这个周刊里最重要的部分让我头痛。我必须要对我输出的内容负责,这和有多少人看,有没有人看,没有关系。对艺术和摄影现在有了全新的理解,也有了更多要从自我出发去突破的,攀登的,远足的。一句话来说:我觉得以前的拍的照片都是狗屎,我以前的艺术都是狗屎。

周刊里想分享出来的文章,现在拆解到了Vandee’s Clip,其他的放在了Vandee’s Digital Garden。现在放在了Vandee’s Digital Garden,clip已弃用。

写作与爱好#

这点和胡安焉对于写作的感悟很像,尽管他投入写作很多年,但直到最近几年才悟到写作的真谛 – 写作像风筝一样,重要的是放飞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因为写作是面对自我的交流过程,这点难能可贵,而结果如何并不一定相关。

DPS 周刊 152 - 再迷茫也要坚持记录 - by Dr Selfie

也不知道啥时候订阅了这个,反正推送了,可能是订阅了substack的推荐。

为什么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写博客-刘未鹏

这是十几年前的文章了,那个时候个人博客挺火,把标题换一换:为什么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写作,现在同样适用。很庆幸自己通过折腾笔记误打误撞喜欢上了写作。

要说写作有哪些好处,实在太多,要写也写不完,太多喜欢写作的各行各业的大佬们也说过太多,而我说再多也没用。总之,吃过香菜,喜欢香菜的人,自然知道香菜有多香。

It’s only by concentrating, sticking to the question, being patient, letting all the parts of my mind come into play, that I arrive at an original idea. By giving my brain a chance to make associations, draw connections, take me by surprise.

只有集中注意力、坚持问题、保持耐心、让我的所有思维都发挥作用,我才能得出原创的想法。让我的大脑有机会进行联想、建立联系,这让我大吃一惊。 — William Deresiewicz — 威廉·德雷谢维奇

How to Think Better: The Skill You’ve Never Been Taught (fs.blog)

Writing forces you to slow down, focus your attention, and think deeply. In a world where attention is fragmented in seconds, thinking becomes more reactive than reasoned. Only when we have time to play with a problem can we hope to think about it substantially. Writing requires sticking with something a little longer and develop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写作迫使你放慢脚步,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在一个注意力在几秒钟内被分散的世界里,思考变得比理性更被动。只有当我们有时间去解决问题时,我们才有希望实质性地思考它。写作需要坚持更长的时间并发展更深入的理解。

Writing to Think | Vandee’s Digital Garden

对于我来说,写作是面对自我的交流过程。把写作替换成每个人的爱好,我觉得也同样是成立的。

而我觉得我的写作还是很烂,这是因为,正当我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感觉思维像火山喷发一样在涌动,却只憋出来了几个屁。我现在的艺术如是,摄影如是,音乐如是。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我的自我才能释放。

爱好与热爱#

热爱是一种态度和状态,我对此也总是乐此不疲。一直觉得,人如果找不到什么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不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没有自己热爱的事情,这种人生实在是太无聊了,太无趣了。

我爬炉筒时,大概是九岁到十一 二岁。 到了四十岁上,我发现后来我干任何事情都没有了那股百折不挠的决心;而且我后来干的任何事都不像那件那样愚不可及。爬炉筒子没有一点好处,只能带来刻骨铭心的痛苦,但我还是要爬。这大概是说明你干的事越傻,决心就会越大吧。这也说明我喜欢自己愚弄自己, 却不喜欢被别人愚弄

《黄金时代》—王小波

许多人对成熟、成长的定义好像只有接受、妥协、权衡,对环境的适应以及自己能力落差的默许。这只是带上面具,躲在后面的伪装罢了。带上了它,好像就有了底气,有了和其他一样带上了的人衡量其他人的底气。一个极其简单但不恰当的反例足以证明,如果你是皇帝,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吧。之所以说不恰当,是因为,限制皇帝的东西比普通人更残酷,更残忍,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反而会更难做到。

所以在人类构成当中,总会有追求权利的那一部分。而我只是另一部分而已。

对于真正想追求灵魂自由、思想自由、自我自由的那一部分人来说,这些最多只会是手段而永远不是目的。但手段往往最后变成了目的。

人的本质就是自私利己的,趋利避害的。我一直的热爱,追求的纯粹也同样是另一个面具。我不喜欢别人的面具,当然也不会反感别人不喜欢我的。无私也自然建立在自私之上,自己把所有食物都分给了别人,那还有力气去无私别人,利他同样也是利己。奉献完了自己,变成了佛像、雕塑,变成了一种精神,传承延续下去,我自然是敬畏的,但这不会根除人类刻在基因里问题,也同样是另一种“利己”。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无法根除,人性有善恶,是非有黑白,人类的情感才显得完整、真实,有血有肉,人性中的美好、照亮黑暗的光明在平凡中伟大。

绝对的纯粹是不存在的,如果人人都只能说实话,像三体人那样,想法都刻在脑门上,第一个钻木取火成功的原始人小分队早就自相残杀了,人类也早就灭亡了。

孔子:可与言之而不语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

康德:一个人所说的必须真实,但没有义务把所有的真实都说出来。

季羡林:所谓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细读经典:天赋迸发节奏绝了!金•凯瑞被大大低估的杰作《大话王》_哔哩哔哩_bilibili

面前有三个洞,洞里有三个球,知道这3个球,做出的选择才叫选择,看不见这些球,做出的选择叫抓瞎。

许多时候我们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但是选择不选择,许多时候以为做出了选择实则只是在抓瞎。这就是我所谓的面具了。王小波在《革命时期的爱情》里写到了一些关于我这个观点的东西,比较敏感,我就不展开了。

真正的勇气是明知道恐惧就在前面,自己害怕的要死仍然有义无反顾向前的动力。热爱同理,明知道人类是由谎言构成的,仍然选择纯粹与热爱。这就是我所谓的球与选择了。

热爱与选择#

最小可行生活:如何永远做自己喜欢的事 | Vandee’s Digital Garden许多成功的独立工作者,独立创作者,独立开发者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经验,这一部分还在思考,以后再写。

现在比较担心的是,如果连信息获取的渠道都无法选择了,应该怎么办。

大语言模型的新闻采购与SEO猎手

最近豆包对Perplexity和Google的污染,而Perplexity自己也在通过Perplexity pages污染Google。很早就在想,由于AI的接入,搜索引擎,SEO会怎么发展,比较确定的是,以各个AI模型为基础的阵营还是会相互独立,划定城池,合纵连横,百度有百度的城,字节有自己的城,OpenAI有自己的城,烽火连天。以往是以互联网内容为基础的搜索结果,现在中间加入了AI生成,过滤了一次原网页,有点套娃其实,当然由于互联网和人类知识的预料已经支撑不了AI的训练了,以后AI会根据自己生成的语料反复训练自己,这其实挺可怕的,以后我们搜索到的内容居然不是人类的了。

对我来说,最大的影响是信息的摄入以及新闻的相对真实性。OpenAI早就开始布局新闻这部分了,还有教育等各个领域,野心确实很大,可以感觉的到,他们是一定会涉足有关人类信息的各个领域。掌控了话语权,掌控了开口说话的嘴,掌控了人类的认知途径与习惯,以及下一代的教育,就掌控了这个信息世界。

每当这个时候就会想起马斯克这个反骨仔🤣。

如果以后人类知识的流传,都被AI处理过,人类阵营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用AI来设计反AI、检测、矫正AI幻觉的工具,用AI来打败AI真的靠谱么?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人类知识,也是被“优化”过的了,只不过这次换成了AI。



See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