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idian和logseq联用的PKM尝试
Sep 14, 2023 · 2481 words · 5 min · #PKM
AI摘要正在生成中……
距上一次又一次知识管理逻辑的完善 ,不知不觉已经两个月了。
在“深入”使用obsidian(后面简称ob)这两个月期间,一个之前暂时搁置的问题逐渐浮现出来:
那就是数据储存形式。也正好看到了这篇文章Heptabase,如果笔记工具公司倒闭了,你的笔记还能接着用吗?
从易用性和数据呈现来看,很显然它是,从保存数据和数据结构的角度来看,markdown不是一个很优秀的格式。当然这是当数据到达一个相当的量级才需要考虑的事。
于是,开始了解Logseq。
没有最好的笔记软件,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Logseq#
第一次打开Logseq就被UI的设计吸引,这是一种美学上的天然的吸引。和第一次打开Typora的感觉很像。
跟 Logseq 的创造者天生聊聊 Logseq 的故事里介绍到
Logseq是开源的,由Clojure / ClojureScript开发。dataScript 库,函数式语言在数据操作方面会有些优势 ,可以写出很丰富的 query。
要知道,鼎鼎大名的Roam Research也是基于Clojure开发。
Roam Research为什么如此受追捧,除了双链和block之外,我觉得它的Query和数据结构才是重点,并且它
Roam Research 到底好在哪儿? - 少数派 (sspai.com)
- 第三,协作性。Conor 的野心,是让每一个学生不需要通过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就能自行从 Roam Research 组建的全社会协作知识网络中,学会任何自己想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更容易探索与创造知识。
- 第四,激励性。为了促进人们生产和分享知识,Roam Research 想方设法降低知识采集和生产的成本,激发人们的创造、分享和协作行为。
Logseq的开发者秦天生也说到,想做一个 GitHub 和 Wikipedia 的 2.0 版本。从开发到理念,可以说和Roam Research殊路同归。
在这一点上,Logseq发展的很完美。
而这几点,同样是我想做PKM,或者说,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态度。
知识是上帝给人类的财富,它就应该是开源的。
因此,和ob相比,这种设计开发理念,更吸引我。
ob和Logseq的简单对比#
我认为obsidian的生命力来源于社区和插件,
与其说用ob不如说是再用它的插件,ob开放了插件API,让爱好者自由发挥。
ob更像是一个全能的高达,身上装备者各种插件盔甲和武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Project、GTD、PKM,
制定出个性化很高的管理系统。 插件是ob很大的一个优势。
ob和Logseq的对比:
obsidian:
- page为单位,你的每一篇笔记就是一个markdown文档,通过双链链接起来。当然ob也有块的概念,
但和Logseq可展开的块不一样,ob的块是文字的每一行,可以通过
^
来标记和检索。 - 有文件夹系统,习惯文件夹管理的,这是ob的很大优势。
- 除了ob自带的搜索功能,数据呈现和检索其实主要依靠dataview插件,而这个不是数据结构层面的。 Logseq的dataScript库在数据结构上优势更大。
- 可以通过TagFolder、Tag Summary等插件自己制作标签页,标签管理方面自由度也很高。3
- ob的多端同步很方便,这依赖于Remotely Save 这个插件。
- 和Zotero的联动依靠插件来导入高亮和笔记。
Logseq:
- 块为最小单位,使得它的颗粒可以很小,每一个block都可以展开并且关联和查询。这是和ob以page为单位,很不一样的地方。
- 每一个tag会自动生成标签页,这样很方便做 Tag_Pages,和moc。这样就可以通过标签页来链接block。它的标签可以看做一个特殊的块,也就是标签的moc。
- 它没有文件夹,因此moc很重要,类似的它提供了一个专门的Contents页面,相当于文件夹管理。
- 日志系统和todo系统很完善。logseq自带日志,它就是一个log。Logseq的理念应该是用日志来串联,而不是 把分类的经历消耗在文件夹的分类。当然如何选择是自己的事,我们一样可以手动用文件夹分类储存管理。
- Outline大纲模式,在markdown里,每一个block就是一个无序列表格式。
- Logseq的同步相对麻烦,得git和Working Copy结合起来。
- 可以直接接入Zotero的API,这很方便。
总体来说,ob很大,Logseq更小。ob处理大量文字也不会卡,而在Logseq一个块如果包含太多文字会报错无法编辑。Logseq自带的日志系统很好用,开箱即写,用outline提炼出更精简的文字来做思维的串联。
现在的选择#
做电子笔记,实际上是在做数据储存和数据处理。
数据编辑的易用性,和数据检索、数据结构之间的取舍很关键。
从这个角度出发,可能随着时间偏移,重心会偏向Logseq和数据结构方面。
而ob本身就可以看做是一个Logseq的库和inbox来使用,反过来Logseq也可以包含在ob的文件夹系统里。
这完全取决于自身的需求。
现在基本上把ob当做一个大的inbox和Markdown文件管理编辑系统,Logseq来做长青笔记和日志。
Read Later用Omnivore,剪藏网页,可以自动导入Logseq和ob,
roma-highlighter浏览器插件做高亮剪藏。
Zotero来阅读PDF和文献,Logseq和ob也是无缝衔接。
这里要强烈推荐Omnivore,和一年六七百的Readwise相比,基本功能都有,但它是开源和免费的。
最后,几个原则,也是提醒自己:
- 做笔记是方法,不是目的。
- 信息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知识,而做笔记不是汇总信息,是提炼思维,汇总元知识。
没有最好的笔记软件,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笔记软件。
一些截图#









Reference#
- Obsidian技巧:通过多个标签快速定位文件(by TagFolder) - 少数派 (sspai.com)
- Heptabase,如果笔记工具公司倒闭了,你的笔记还能接着用吗?
- Roam Research 到底好在哪儿? - 少数派 (sspai.com)
- 跟 Logseq 的创造者天生聊聊 Logseq 的故事
- Obsidian中的标签,到底该如何使用?(第三集 设计你的标签页)_哔哩哔哩_bilibili
- Obsidian的全局引用你用对了吗?Johnny学Obsidian_哔哩哔哩_bilibili
- PKMer
- 双剑合璧:Obsidian和Logseq联用的一些经验 - 少数派 (sspai.com)
- 03 ios终端(手机和平板)的logseq同步设置_哔哩哔哩_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