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向左,疯子向右

Feb 02, 2023 · 1850 words · 4 min ·   #Philosophy

AI摘要

正在生成中……



色即是空#

《天才向左,疯子向右》这本书大家一定不陌生了,

具体的内容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

让我突然想起这本书的是三体真人剧的19集,

数学疯子魏成讲他往事的时候,

IMG_2753.JPEG

关于色即是空具体的理解,我就不展开了,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的色即是空(汉语词语)_百度百科 (baidu.com)

我对于剧中这几句话的理解是:

换种心境看世界,相由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空绝对不是无,只有有了空,才装得下万物,

所以才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正如周星驰《西游降魔篇》最后唐僧开悟后所说:

“曾经痛苦,才知道真正的痛苦;曾经执著,才能放下执著;曾经牵挂,才能了无牵挂。”

这就是他的空。

而我也一直在寻找,我的艺术的空。

说到这个,改天一定要在起一篇谈谈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

白。(日本人对中国文化可太爱了,说“白”了,这个白就是空与无)

天才向左,疯子向右#

说回魏成,其实许多科学家就是和他差不多的“疯子”,

就像东野圭吾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里的石神哲哉一样,

剧中魏成眼里的世界都是数字,他的眼里只有数学,

在他的思维下,这些具象的形体都会自动解析成数学模型和数学算式。

科学家、哲学家、神学家,和大忽悠之间,也就是一线之差(@穆罕默德,《古兰经》),

科学发展到现在,也同样如此(许多教徒现在依然坚信着审判日、救世主的到来),

这个关于科学边界的内核是《三体》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一点。

叶文洁在剧中科普到哥白尼和布鲁诺的故事,

更有苏格拉底之死

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也不免被理解成那个时代的“疯子”。

也难免还有不少“疯子”在历史的浪沙中,一直就成为了“疯子”。

@梵高

神学、哲学、科学#

有不少人至今都在开玩笑的说着,科学的尽头就是神学,

也不知道他们是真的这样认为,还是只是开开玩笑罢了。

以《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钢铁》这类书里描述的人类历史来看,

人类的文明能发展到现在离不开两个字:“想象”。这是智人与其他生物分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于超越人类定义的认知范畴的事物,人类会习惯性的参照能认知的事物来类比定义,

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中国神话中的神仙,中西方神话里一致的是:

人类依照风、水、太阳、月亮这些自然元素和最直观的自然现象作为基础来想象。

随后发展出图腾、信仰,在信仰之上发展出律法、道德、文化,

以此类推,不同的地域逐渐演化出不同的信仰与文化、文明,

不同的文化、文明冲突,又带来了战争与冲突,甚至是历史的巨变(说的就是你十字军)。

而人类一直从自然中学习,这点至今任然没有变化。

人类的近代科学文明其实真的不长,如果以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发表时间1543年5月24日来算的话。

而近代科学的内核,以汪淼和丁仪的台球桌演示来说,

就是探索、观测、推演与归纳。

科学与神学和哲学相比,科学就科学在,

它的真理是以现象为基础的,并且是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的。

哥白尼日新说理论得以验证,也是因为日后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了具体的现象。

那么对于我们现在还没有观测到的,以及难以观测到的,

已经观测到的但是无法解释的现象,

我们该如何自圆其说呢,《三体》中科学边界给出的答案是火鸡与农场主的故事。

似乎按照这个逻辑来说,科学的尽头真的就又回到了神学,

科学好像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但,一定不是这样而已。

秩序#

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科学一定会换一个名字,

对应年代的神学、哲学,在那个时候就是那个时候的科学,

它们都是人类对于秩序的定义,对于秩序的想象。

对于这些我们现有认知之外的未知,这个秩序称呼为什么,并不重要,

现在的科学就是有着边界,有着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观测局限带来的边界。

如果只是狭隘的认为,科学的尽头还是神学,依旧是不可描述的想象,

这样必然会出现更多的科学边界组织。

即使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的科学,神话故事依旧有存在的必要,

也一直根植于人类的历史与文明当中,它是人类文明必要的一个元素,

因为开头也说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想象,信仰是一种力量。

人性以及人性中的七宗罪,需要想象和信仰来调和,

对于其他生物和文明而言,它们共同作用催化着人类这种生物的演化,

催化着人类复杂文明的发展。

现在的科幻,其实也可以理解成是以前的神话,

只不过本质的区别在于,科幻是科学基础上的幻想,

侧重点在于科学,而神话故事侧重于想象,

那个时候观测条件下的认知基础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但如果人类没有了想象,科学只会停滞不前。

手机电脑飞机大炮,这些在以前科幻片里才会出现的东西,

如今已经成为现实。

科学边界的不断突破,

一定不是又回到《三体》中科学边界悲观的神论者的那一套,

而是人类一直在做的:

想象。

对美好的未来的想象,对真理的不断探索。



See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