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一

Oct 14, 2022 · 2820 words · 6 min ·   #Freedom #Ramble

AI摘要

正在生成中……



最近看的比较杂,想法也很乱,还是决定停下来再理一理。

自由的代价#

2022.10.4

看到这篇文章又要举国封杀她?你是否听见所有女人在哭 (qq.com)之后,很有感触。

从记事起,我自觉自己应该是个崇尚自由、追寻真理、不喜欢循规蹈矩,等等吧。

对哲学、物理有着天然的兴趣,悟性也还算可以,无奈数学不行,在学生时代,许多待求证的问题无法继续,于是那个时候只能更多的从哲学角度去思考了。随即,留下了许多问号,也很遗憾不能像牛顿、爱因斯坦、苏格拉底那样有非凡的能力,可以自己用科学的公式或者严密的逻辑去求证这些问题。

到现在,虽然这些问题中的许多还是没有答案,但,至少现在多认识到了一点:它们本身就是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

自由一直是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从物种上来说,自由是一个生存问题,是人类作为一个生物而言最底层的刚性需求,很庆幸,现在绝大多数的生物对我们的威胁不大,生存上的自由问题解决了。

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形成了国家这种集体形式,“依靠着战争”,我们有了和平的自由。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自由从来就是有代价的,对于人类而言,自由从来就是一个集体性质的事,没有集体的意志和秩序、规则、体制,个人的自由无从谈起。

作为一个伪法律人,很庆幸我们现在有了更健全的法律框架。没有权利、权力、责任、义务,自由平等无从谈起。

那么对于个人而言,自由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我而言,现阶段的自由是什么?

思想自由?经济自由?时间自由?空间自由?可能都算吧。

而思想、经济、时间,空间这些因素,映射在现实当中,应该就算是个人自由的代价吧。

想要保持一定的自我,坚定自己的观点、理念,就必须得对抗大多数人集体的想法,金钱、时间也是同理。空间嘛,就是房子咯,空间上的自由,在前面几个都有了的情况下,一般就不太成问题了,而对于我而言,大自然才是我空间的自由。

回到这篇文章

因为某种需求,例如原始时代,为了食物群体狩猎,一个群体有了共同的目的,形成了集体。 面对利益分配和团队分工的问题,进一步分化了阶级。

而在以前人类认知的局限下,人们除了利益的捆绑,更需要的是一种希望和信念,或者说信仰,面对狂风暴雨无情的肆虐,人们更希望的是在内心深处找到一仲宽慰—祈祷。 对于集体的发展与管理来说,宗教在那个时候的有着非凡的意义。我们必须客观的来看到这个事情。

圈子(或者说教徒也行),也是如此,因为共同的目的,或者共同的爱好,习惯,形成了一个有着高度价值认同倾向和排他性的集体。一旦这个集体有了共同的认识,达成了集体共识,进一步就会形成圈内文化,形成一种集体的准则,集体意识形成。

而这其中非常危险的一点就是,一旦这个在个人价值倾向下,又被圈子所认同的集体意识,变成了一个文化,或者说是身份认同、价值认同,在面对许多普世价值中出现的问题,一些圈子内的个人就会用这些集体意识来做判断,

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就有了合理性,因为集体意识和文化已经深入这个个人。

十字军也就是如此,用宗教信仰当作挡箭牌,为自己的种种,找到了一个合理化的开脱的借口。

中世纪福音战士 砍人是救赎!没完的异教徒清除计划 【思维实验室】十字军(上)_哔哩哔哩_bilibili

【纪录片】十字军东征-时代瞭望之指南【双语特效字幕】【纪录片之家字幕组】_哔哩哔哩_bilibili

文艺复兴诞生的原因是什么? - 知乎 (zhihu.com)

撕掉伪善面具 西方的血腥逆袭 中世纪福音战士黑化史【思维实验室】_哔哩哔哩_bilibili

宗教这个东西,一直很有兴趣,但以前知识面不够,现在应该可以开始系统的研究研究了。

遇到想不清的事情,就看看历史,这确实是个很好的途径。

在历史长流的推进下,现代人类文明会演化出什么样的自由意志、自由形式,不得而知,

但无论关于自由,我的答案是什么,还是一句话,

跟随自己的内心就好。


文化契约对于理解的影响#

2022.9.16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的一段话:

所有的符号文本,都从属于一定的体裁,体裁是一种符号发出者与接收者都接受的一个文化契约,在契约中,符号的发送者与接收者互相限制对方的自由,但是增加了效率。

符号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依稀还记得达芬奇密码。

很久以前在思考理解与表达的时候,含糊的总结了这个事,很幸运今天看到了这个。

互相限制,但是增加了效率,这正是艺术在理解和表达中,所参与的进程。 文化也是一样。

音乐,绘画,摄影,爱,等艺术,广义上来说也是一种符号。他们超越文化,超越种族,超越阶级,突破矛盾的壁垒,理解的壁垒,让各种不同的人感受到相同的情绪,感受,

提升了沟通的效率,促进文化的交融,

这也正是艺术在理解与表达中,伟大的地方。

文章摘录: 体裁与规则

体裁原本指的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种类和样式”。一个表现形式,只有在特定的场景中,才会发挥应该有的意义。

赵衡毅在《趣味符号学》里说:

所有的符号文本,都从属于一定的体裁,体裁是一种符号发出者与接收者都接受的一个文化契约,在契约中,符号的发送者与接收者互相限制对方的自由,但是增加了效率。

比如,小说和说明书就是不同的体裁,两者都有对应的呈现形式。而对于读者而言,看小说可以不用当真,但是看说明书需要一板一眼地照着指示来改变现实。

在看一本书之前,先知道它属于什么体裁,就能提高你和作者的沟通效率。再比如谍战人员之间秘密传输的暗号,就需要严格按照对应的体裁规范,去生成信息和解析信息。

把文化契约这个概念扩大一下,通俗一下,就是所谓的行话、黑话了。

人是一种趋同性的物种,一群有着相同喜好倾向,或者共同目的的人,就很容易形成一个群体,这就是集体形成的最简单的过程。羊群效应就是人趋同性最简单的表现。

那么有着共同经历、或者共同喜好、想法倾向的人,他们之间的这些“文化契约”使得他们在理解与表达方面,更加的顺畅,减少了许多沟通的成本,在合作交流方面,效率就会极大提升。

再扩大一下,许多时候,

“你也喜欢坤坤!我们就是一家人!”

说的也是一件事。

这些契约,逐渐形成一种加密的通话,在传递信息的时候,可以说就是密码。这些在商业上,例如浙商,方言等体现很多。

于是再扩大一下,这些越来越多的集体之间的契约,形成文化、或者规矩、秩序,形成大家都约定俗成的东西。有着共同倾向的人形成一个个不同的圈子,随之集体、部落、种族、宗室、国家,慢慢形成,慢慢演化出自己的文化、语言、风俗、礼教。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契约让理解与表达变得顺畅之后,沟通上面的基础,对集体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日后形成的文化,至关重要。

而这些契约带来的趋同,同样就带来了隔阂,

因为一个想法的不同,不同的文化不能互相理解,就可以引发很大的事。

中东的问题,不就是如此。

所以人和人之间到底能不能相互理解,这个问题,我还会再继续思考。


小结#

这也不是第一次在思考集体与个人之间,理解与表达之间的问题了。

以前觉得,许多问题都是来源于不理解,觉得,有时候为啥这么简单的道理,就是很难沟通。

现在稍微现实了一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对于集体和个人而言,这就是最基本的秩序之一。

但,我绝对还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理想主义者。



See also